@香中少年,炼就火眼金睛,识别诈骗陷阱!
尊敬的家长、亲爱的同学们:
江苏学生徐玉玉,因为领取助学金骗局最终9900元学费被诈骗,情绪激动猝死,一直是央视电信诈骗节目的典型案件。
随着反诈的宣传和推广,大人已经不好骗了,于是诈骗人员开始向学生党下手,学生分辨能力较弱,往往容易得手。疫情期间居家上网课,网络在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,各种违法和不良信息也逐渐增多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上网课时,可以长时间使用手机、电脑,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。对此,我们如何炼就火眼金睛,防范网络诈骗呢?
下面我们将对学生容易遇到的诈骗形式和防范措施进行了解和学习,希望学生在成长的阶段能尽可能避免遭受到电信诈骗的伤害。
一、了解针对学生群体的主要诈骗类型
► 游戏充值诈骗
限量版手办、玩具福利群、游戏充值诈骗、解锁游戏青少年模式诈骗等;
► 冒充熟人诈骗
QQ(微信)冒充熟人诈骗、QQ群冒充班主任、老师收学费诈骗、冒充教培机构退费诈骗等;
► 虚假购物诈骗
取消校园贷诈骗、购物退款诈骗、刷单诈骗、购物退款诈骗等。
二、作为学生,该如何防范电信诈骗?
1、QQ、微信上自称同学等要你快转账的,要电话核实,谨防上当受骗。
2、请勿在网上买、卖游戏账户、装备、道具、皮肤等,谨防上当受骗。
3、请勿在网上找人付费解锁青少年模式、防沉迷系统,谨防上当受骗。
4、谨防诈骗分子在班级QQ、微信群冒充老师,要求扫码交学杂费。
5、QQ、微信群里称可发红包多倍返还、为明星应援返钱、充值就能返利的, 全部都是诈骗。
6、网络身份可伪造,转账汇款多核实。线上付款转账,一定要先告知家长。
三、作为家长,如何帮助孩子预防诈骗?
1.家长站在学生反诈的第一线
家长无疑是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排头兵,我们可以通过人防和技防的方式来开展:
(1)人防:
第一,家长要按照学生实际给与零花钱,尤其是大笔的压岁钱一定要及时代为保管;
第二,要告诉孩子,有任何购买的需求一定要告诉自己,由家长代买。
(2)技防:
第一,很多手机都有家长模式,要善于利用,限定学生能接触到的软件和使用的功能;
第二,手机支付设置可以设置指纹支付、密码支付,千万不可免密支付,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页一定不能告知学生,还可以设置转账延迟到账或者限额支付等。
2.坚守反诈的“三不原则”
(1)不泄露:购物信息和旧手机别乱丢,防止被诈骗分子获取到基本信息。
(2)不盲信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对任何中奖信息、补助信息、打折优惠、游戏低价充值、套现、高回报投资等要提高警惕。
(3)别不信:收到反诈中心预警信息别不信,他人劝阻别不信。(2021年警方已及时预警、成功阻止1260万人被骗)
3.及时报警止损
(1)及时报警:反诈中心联合银行和通信部门进行紧急止付,快速冻结被诈骗钱财。(2021全年通过紧急止付拦截的资金就高达3265亿元,避免2337万人被骗)
(2)保留证据:遭受电信诈骗后,一定注意保存转账凭证、聊天记录、网址链接、下载的虚假APP、电话录音等证据,尤其是应准确记录诈骗分子的银行账号、用户名及开户行,并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下一步的调查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